公網,覆蓋與我們常見的生活中,從手機、網頁這類從網絡服務提供商提供的供公共用戶使用的通信網絡,它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,而公網雖然可以滿足一些警用通信的基本需求,但是在網絡上的基本特點、技術指標和運行要求等方面與專網都是截然不同,盡管國內外并沒有明確地對無線專網下過定義,但業界普遍指的是:為特定的部門或群體(如政務和公共安全等行業)提供安全可靠的無線服務的專業網絡,它們一般獨立于公眾蜂窩移動通信網絡,但是二者相互補充,共同促進。
從性能指標上及運行要求上,專網擁有更高的可靠性,可以在任意時刻接入網絡進行通信,在可控性上具備可管可控,可調整服務質量,靈活管理調配,并預留資源。用戶之間存在關系,具備優先等級,支持不同層次的加密,雙向認證,從經濟性上考慮,可根據自己的投資方向進行建設,具備完全的使用權。
相對專網而言,公網就比較受人制約,畢竟作為服務于公共需求,在可靠性上并不能保證高度的可靠性,屬于“盡力而為”的服務方式,在可控性方面并不具備對呼叫的排序、控制、搶占、關閉等控制能力,相較于專網,公網講究用戶之間的平等,并沒有優先級之分,并存在一定的安全的隱患和風險。
當然,在緊急事件發生時,公網受阻時,專網能夠在不被其他不相關占用下,應對各種緊急信息的傳送,滿足短時間內通信量激增,支持進行一呼百應現場調度、視頻實時回傳等,可以針對呼叫等待進行優先級控制,如低時延指揮命令、高分辨率視頻圖像、長數據包分組的數據庫信息,網絡資源偏向優先級較高指揮命令傳輸業務。
相較于公網而言,公網則更加注重用戶公平性,其網絡資源皆平等,而且應用廣泛,但是在應急與加密這一塊,專網則展現出更加優勢的一面;當然,二者是屬于并存發展的關系,一個服務于大眾,一個致力于公共安全,二者互補。
對于地方性城市管理執法網絡,專網在不少公安部門擁有著更多的應用范疇,在各種特殊情況,可以減少對運營商的依賴及租費成本,根本上解決視頻調度、現場回傳等數據傳輸的限制性,保障各種執法、出警等行動保持高速數據通道傳輸,承載更多公安業務需求。
盡管專網的優勢明顯,但隨著制造業、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技術時代的到來,無線AGV、工業AR/VR、機器視覺質檢等新型工業應用場景的出現促使企業對網絡時延、傳輸速率、安全性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,傳統專網在某些方面的“缺陷”已逐漸顯現,在通信技術上的發展也較為緩慢,同時存在網絡建設全定制化、周期長、成本高等問題。
多數國家地區,其專網普遍應用2G3G技術,而造成這類情況的主要原因,是專網獨特的行業應用,比如公共安全、工商等特殊行業,高安全、高穩定、低成本、行業應用較為少數且規模小高度分散、研發投入較少,也是限制其迭代的原因。
隨著窄帶逐漸向寬帶化發展,尤其是云計算、大數據時代,融合通信,成為當前時代發展一大解決方針,也是影響其未來發展的一大命題,包括寬窄融合、公專結合、異構通信融合、衛星通信融合等,未來網絡的寬帶化、可視化、智能化已然成為專網的發展趨勢;因此,在保證安全性的情況下,各專網將打破信息孤島的局面,為智慧城市安全提供更多的服務,成為萬物互聯的重要一環。
未來的專網技術,它將與新一代通信技術相互取長補短,隨著5G技術的大面積覆蓋,對擴展專網邊界、推動新型應用有著更多的積極響應作用,在長期演進技術的普及與5G等新一代通信的發展下,專網公網有可能促進相互統一,未來實現數字化轉型,實現5G專網,將會帶動整個專網領域進入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代。
(內容圖片聲明,圖片來源于網絡,侵刪)